27.12.11

認識在回來之後開始

尚有四日就要走到二零一二年了,幾個月前去了歐洲一轉,正好在這一連四天的聖誕假期完成整理筆記的工作。

我有看地圖的習慣,閒來無事就會在google map看看北京、倫敦、巴黎、悉尼......的地圖,所以每次去旅行都能夠很快就著自己想去的地方,決定酒店的位置。

在巴黎時我們住過兩間酒店,一間在凱旋門附近,另一間就在羅浮宮背後。地點可謂是無敵的,但由事前準備到真正跨越了一個地球到達巴黎的整個過程中,我們都不喜歡這個城巿,當時唯一推動我們將巴黎納入行程的原因就只有藝術。

我們花了很多功夫為羅浮宮的珍品寫下厚厚的筆記,雖然這不過是所有館藏的冰山一角,但已足夠消磨寶貴的時間有餘。羅浮宮內有三個女人特別出名,蒙羅麗莎、維納斯女神和勝利女神,一群一群的遊客簇擁在她們跟前,令我禁不住的一個反應是「咪又係咁!」我相信這個反應包含了對藝術本身也許言過其實的失望和面對遊客們爭相拍照的無奈。千山萬水,我們終於來到珍品的咫尺之內,但我的確有過一刻懷疑,假如眼前的只是複製品,又有誰會在意呢?

這和我第一眼看見凱旋門的感覺相若。當日是一個萬里無雲的晴朗中午,我們出盡九牛二虎之力將行李由地鐵站抬上地面,身後就是雄偉的凱旋門。終於來到了,然後怎樣?拍照嗎?老實說,我沒有心情。住在那裡的幾天,每日都會見到這個偉大的建築,但情況其實有點像Joshua Bell在紐約地鐵站演奏一樣,一點也不令人感動。你可以推想,我們去到巴黎鐵塔下也沒有多少感覺。我開始對自己有一份懷疑,我到底怎麼了?不是專程來看這個嗎?旅程去到中段,就患上到嚴重的審美疲勞。

然後,我們回來了。

然後......有一日,我讀著君士坦丁大帝的事蹟,忽然間想到凱旋門,不是2011年的那個凱旋門,而是1806年拿破崙下令興建的那個凱旋門,我就說:「我喜歡巴黎」。真正認識一個地方,往往是在遊歷過後再在書上讀起當地歷史的時候。

千軍萬馬凱旋而歸的盛況不是我們在名店林立的香榭麗舍大道前可以想像得到的畫面。我看蘋果日報國際版介紹蒙羅麗莎的神秘比在羅浮宮所感受到的還要多。

藝術、歷史不是靠一股蠻勁去讀就必定有所體會的。先擁有寧靜和空間才是接觸它們的正途。

7.11.11

成個mv,我無望過何韻詩一眼

7.6.11

心中的自由

我總是在最忙碌的時間加速閱讀,最近工作煩得我有點情緒不穩,而每日放工奪門而去之後,我會立即戴上headphone,聽最令人費神的podcast,在車上也會閱讀要消耗很多腦細胞的書,經過這一個多月努力,我追平了本來遠遠落後的讀書紀錄。

公司那班gossip aunties,為我提供了一個絶佳的修練環境。人在甚麼情況之下最需要自由?就是在一個你完全不能控制的環境之中,不論身邊的人有多似無綫劇中的辦公室秘書,圍圈、掩咀、講是非,再以人類豬型流感的傳播速度將廢話傳開去,你都要在心中長出自由。當你快要抵抗不住他們連買粒綠豆平了一毫子都拿來演講十分鐘之時,可以想想自己的家族起源。因為在《Outliers》中作者就提到家庭背景、文化遺澤、對權力分配的認知等等都能影響成敗。我今日就想到自己從來未見一面的外婆,從我母親口中得知她總是希望下一代能夠離開出生地,往外面的世界闖一闖。結果到了我這一代,算是在香港扎下了根,但這種思想又再次出現在腦中,令我懷疑自己是遊牧民族的後代。

這晚我就拿出母親的族譜來看,我知道以我的姓氏,應該看父親那邊的族譜才對。但他們就是沒有任何紀錄,也不要緊,誰知道那個祖祖祖x N 母有沒有背著老爺和來自蒙古的管家偷情,生了個特別強壯但單眼皮的兒子,這個野種就成了我家族中一半血脈的根源呢?總之我看著我媽的族譜,知道有位當官的祖先到寺廟參拜時,偶遇孔雀開屏,就誤打誤撞被那班終日無所事事的和尚推為他們的lucky star。你想不到族譜也有笑料吧?我手上就有一本。

我笑到寫了這個post來分享。心中的自由就在於能夠在最想講粗口的情況下自我開解。

26.5.11

The Royal Wedding Official Programme



未能親身見證皇室的氣派,唯有買本場刊作補償。

山長水遠寄來香港,只需英鎊3元。收益還會拿去做善事。

23.5.11

I don't need a reason not to care



You talk about life, you talk about death,
And everything in between,
Like it's nothing, and the words are easy.
You talk about me, you talk about you,
And everything I do,
Like it's something, that needs repeating.
I don't need an alibi or for you to realize,
The things we left unsaid,
Are only taking space up in our heads.
Make it my fault, win the game
Point the finger, place the blame
Address me up and down,
It doesn't matter now.

'Cause I don't care if I ever talk to you again.
This is not about emotion,
I don't need a reason not to care what you say,
Or what happened in the end.
This is my interpretation,
It don't, don't make sense.

The first two weeks turn into ten,
I hold my breath and wonder when it'll happen,
Does it really matter?
If half of what you said is true,
And half of what I didn't do could be different,
Would it make it better?
If we forget the things we know.
Would we have somewhere to go?
The only way is down, I can see that now.

'Cause I don't care if I ever talk to you again.
This is not about emotion,
I don't need a reason not to care what you say,
Or what happened in the end.
This is my interpretation,
It don't, don't make sense.

It's really not such a sacrifice

'Cause I don't care if I ever talk to you again.
This is not about emotion,
I don't need a reason not to care what you say,
Or what happened in the end.
This is my interpretation,
It don't, don't make sense.

And it don't have to make no sense to you at all,
'Cause this is my interpretation, yeah, yeah, yeah.

15.5.11

腳傷之時

最近受到腳傷困擾,令我忽然看清楚擁有健全的四肢的重要。那天在美麗華商場前面,只差三級樓梯,就能走進去,但我就是無法抬起受傷的右腳。當時我拉了一下你的手,然後你像隨時都準備十足,讓我大部份的體重都傾在你身上一樣,幫助我走上這幾級樓梯。當時我們默默無聲,就像我是自己走上去一樣。你不會知道這一幕對我有多深刻,程度就像十月時某一天,你帶著為我而排的新書到半山找我。我經常提起那一次我真的很感動,而你只會說那只是很普通的一件小事。你以這個身份,找我是理所當然的事,我也奇怪自己為什麼會感到奇怪。其實易地而處,我以我這個身份,同樣會去找你。


9.5.11

筆記

讀到魚之樂寫他的筆記,引發我也數一數我的記事本,這許多年來,大大小小的,達幾十本之多,性質各有不同。

有讀書時所寫的學習筆記,中文、中史、世史每科一本。英文科就有很多本,學vocab用的,有些句式,寫完又寫,不停地出現。畢業後仍然被muji的簡約文具吸引,買了很多記事簿,也就漸漸儲起筆記來了,內容大多是生活上所見所聞。

有段時間每日追看財經專欄,會記錄筆者所分析的走勢,結果半年下來,就再也不能相信任何專家了。

試過在巴士上聽收音機,播著陳小春的《相依為命》,不是第一次聽這首歌,卻被感動得很深,除了抄錄了歌詞,也寫了幾句感想。

當年《一本便利》在雲頂偷拍鍾欣桐的更衣照,有婦女團體在巿區派貼紙,要求抵制該週刊,那張貼紙,仍然貼在我的筆記上,但鍾欣桐已經今時唔同往日了。

還有大量日記,當中包括我向女朋友講的第一個大話,事隔多年,她還會拿這個來取笑我,說只有我這個無聊人才會在這關節上說謊。

我和其他人一樣,絕少重讀自己的文字,唯有在幾年之後讀起來,又驚訝地發現自己活過的日子可以這樣有趣,卻又和現在的相差很遠。

《The Go Between》的第一句就是" The past is a foreign country, they do things differently",書中主角在53年後重讀年少時的日記,重塑一段當時不明白,也就漸漸忘記的故事。他在66歲的時候,才知道自己13歲時曾經擔當過一個重要的角色。

或者所有筆寫記的人都會有同樣經歷,很多事,尤其發生在我讀大學第三年的事,看開了,想通了,都可以一笑置之。

8.5.11

水調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唯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 低綺戶 照無眠
不應有恨 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這是文學的慰藉。

6.4.11

毒片 - 《單身男女》

不斷在facebook上看到女性朋友大讚《單身男女》超好睇,我就知道這是一套很毒的戲。單看故事大綱就知道這套電影可以引發全港聚積的白日夢雲層有多厚。

這幾星期,每個香港女仔都有一件很煩惱的事,就是如果古天樂和吳彥祖同時間追求她,她應如何抉擇。兩個都靚仔,兩個都sweet,兩個都......,真是左右為難。真令人難受!尤其當我知道那邊office一個每日都穿衛衣返工的女職員也有這份憂慮的時候,我真的很想很想很想,太想淋一盤冷水在她身上,為她消消暑。一來降一降她因為肥而買不到衛衣以外的衣服所要被迫忍受的炎熱,二來當然是要冷卻她那比福島核反應堆熱得更能危害健康的情緒。

這套戲成功在能引導所有雌性入場觀看,且能如痴如醉地走出來。這其實和男人飲大兩杯就幻想自己與潘霜霜和周秀娜一齊玩3P一樣,毒過毒氣室。

我雖然也期望有套電影是講述兩位甚至以上的索女主動要獻身給男主角,但在商言商,這類電影票房一定仆直。第一,無女人會陪男朋友入場滿足在家看av都能獲得的性幻想;第二,男人老狗一支公入場睇,好柒!;第三,成班男人約埋一齊入場睇,好x柒!

28.3.11

他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美國總統奧巴馬說,處理利比亞問題,不應重蹈伊拉克的覆轍。
他發表電視講話,表示美國願與國際社會合作,促請卡達菲政權下台,但相信過程漫長,並非一朝一夕。

奧巴馬表示,加強軍事行動,逼使利比亞領袖卡達菲下台,是錯誤做法。

他說,利比亞軍事行動的指揮權,會在星期三交給北約組織,美國將扮演輔助角色,在情報、運輸、救援等方面,支持多國部隊。

27.3.11

地震及搶鹽後的自省

這幾個星期,我除了覺得"The world doesn't make sense"之外,還有幾次因為看新聞而眼濕濕。先是日本的地震跟海嘯,然後是中、港巿民搶鹽。

地震和海嘯是天災,中國也是一個常遇天災的國家,河水氾濫、雪災、地震、旱災......所奪人命不計其數,論天災,中國肯定比日本多。所以我真的不明白那些認為日本遇上地震和海嘯是報應的人,是怎樣說得出口的。地震發生之後一、兩日,電力還未完全恢復之前,入黑後日本人要在黑暗之中迎接餘震和隨時引起的海嘯,而我們就安安樂樂地睡到天光。這個世界很不公平。

其實我是一個對日本侵華很執著的人,我希望在有生之年會看見日本政府像德國政府一樣,對二次大戰時所造成的傷害而道歉。但我同時是一個被日本民族性打動的人,我說的自然是他們的紀律、團結精神和守望相助。身為二次大戰的戰敗國,日本的迅速翻身,絶對值得中國人去妒忌。

我有時會想,中國人一直引以自豪的五千年文化,歷代以來佔據中原地利,稱四周的民族為東瀛、南蠻、西狄、北戎,自視高人一等,這些當年之勇,都殘留在當代的甚麼領域之上?曾經聽陶傑說,中國人造假造得卓越,他有時甚至會懷疑是否真的有過大唐盛世。

中、港巿民瘋狂搶鹽那日,我從電視上看到那班伸手要鹽的人,感慨得眼泛淚光。因為這單新聞令人的失望程度,遠遠超過了一笑置之或者罵幾句「無知婦孺」可以抵消的程度。我們都算讀過點書,但教育未能制止這件事在中國發生。

很多人恥笑搶鹽的人無知,就像自己沒有份去搶是有智慧的表現,五十步笑百步。這件事都上國際新聞版了,還分甚麼你和我?全世界的報紙都在笑中國人、香港人了,你憑甚麼可以令自己不被包括在其中?你憑甚麼可以令自己置身事外?中國人百年積弱,其中一個致命點在於不團結,一盤散沙。

我很愛自己的國家,很愛自己的出生地,但這個地方令我很失望。如果一個人能否成功在於他的性格,一個國家能否強大自然是在於他的民族性。心胸狹窄、畏首畏尾的人可以好好地經營一間士多,但以同樣手法去管理一間企業的話,它永遠都不能成為另一間微軟。而一個國家裡面的人自私自利,自大同時自卑的話,她離泱泱大國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在這一點之上,無論中國的外滙儲備有幾多、GDP怎樣的增長、興建多少摩天大廈,都不值得耀武揚威。

10.3.11

香港富豪排名榜

留意第32位,是一個投資者!

香港富豪排名榜
1)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  260億美元( 11)
2)新地郭氏兄弟  200億美元( 23)
3)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  190億美元( 28)
4)新世界主席鄭裕彤  90億美元( 100)
5)華人置業主席劉鑾雄  63億美元( 156)
6)中華電力主席米高嘉道理  61億美元( 159)
7)熔盛重工主席張志熔  54億美元( 192)
8)九倉集團吳光正家族  51億美元( 200)
9)利豐執行董事馮國綸  44億美元( 244)
10)利豐董事長馮國經  43億美元( 247)
11)東方海外主席董建成  42億美元( 254)
12)百麗國際主席鄧耀  39億美元( 281)
13)南豐集團主席陳廷驊  38億美元( 288)
14)嘉華集團主席呂志和  38億美元( 288)
15)世茂集團董事長許榮茂  33億美元( 336)
16)華寶集團主席朱林瑤  28億美元( 409)
17)Esprit股東邢李㷧  25億美元( 459)
18)理文造紙主席李運強  24億美元( 488)
19)瑞安集團董事長羅康瑞  23億美元( 512)
20)旭日實業董事長蔡志明  21億美元( 564)
21)保利達集團董事長柯為湘  20億美元( 595)
22)福耀集團創辦人曹德旺  18億美元( 692)
23)富力地產主席李思廉  18億美元( 692)
24)海康威視投資者龔虹嘉  18億美元( 692)
25)深圳信立泰藥業董事長葉澄海  17億美元( 736)
26)中升控股主席黃毅  17億美元( 736)
27)洪橋集團主席賀學初  15億美元( 833)
28)電盈主席李澤楷  14億美元( 879)
29)英皇娛樂集團主席楊受成  14億美元( 879)
30)滙通天下主席黃世再  12億美元( 993)
31)協成行集團主席方潤華  11億美元( 1057)
32)投資者羅家寶  11億美元( 1057)
33)偉易達集團主席黃子欣  11億美元( 1057)
34)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公司創辦人吳建龍  11億美元( 1057)
35)賭王四太梁安琪  11億美元( 1057)
36)華地國際控股陳建強  10億美元( 1140)

7.3.11

花旗調查:本港近56萬人流動資產超過100萬元

花旗調查:本港近56萬人流動資產超過100萬元

2011-03-08 HKT 12:17

花旗銀行有關本港「百萬富翁」的調查顯示,去年流動資產超過100萬港元的富翁有55.8人,較09年增加42%,主要來自投資收益。

調查發現,有47%投資者的財富來自投資股票、基金、人民幣產品及外幣;29%富翁的財富來自物業投資。

3.3.11

失去的感動

互聯網興起,令我們得到很多,同時又失去不少,真摰感人的電視廣告是其中之一。以前撥一筆錢出來落廣告,有心的話可以拍一分鐘片段,加上作曲、作詞、找歌手唱。現在即使以計算通脹後的同一筆錢,要在電視、報紙、雜誌、網上落廣告,滲透率還要不及以前。

1987年的聯合航空廣告中,男童轉眼就長大。現實生活中,我都一樣。但同一個拋錢幣出海的動作,現在做起來可不同了,香港政府會收取定額罰款千五元。

失去的,很多很多。



很久以前的上午

不是騙你的,這些歌至今還是會不時在我腦中響起。

我小學時是返下午班的,所以卡通片都是朝早起床後看,現在聽到這些歌,我幾乎可以見到自己坐在梳化目不轉睛地看著電視的模樣。我媽就在廚房為我準備午餐,她會開著收音機,我看電視之餘,還會聽到馮偉棠和韋以莊做節目,和現在的phone in節目差不多,也會有人打電話去玩遊戲,而且每個星期都會有一套新的廣播劇。

當電視做完卡通片,我會轉去看教育電視,有時甚至看粵語長片。上午就是這麼過。

The good old days.







1.3.11

另一個我很喜愛的卡通人物



龜仙人愛上BEAMS T
動漫與時裝品牌合作的例子屢見不鮮,這次終輪到殿堂級神作《龍珠》與日本潮牌BEAMS T合作,有趣的是合作主角並不是大路的悟空、比達,而是由老頑童龜仙人穿上寫有BEAMS T字樣的服裝兼任代言人。全套兩種分別穿上夏威夷恤和普通T恤,全個以扭蛋膠製作比同類6吋高景品質素和上色更佳,太陽眼鏡以分件形式製作能重現色瞇瞇眼神,整體而言沒有太多潮流氣息反而有股惡搞味。(MICC)

售 價:$199
售賣點:超人玩具
查詢:2366 2688

27.2.11

言過其實的《皇上無話兒》

看了《皇上無話兒》,有以下十點分享:

1. 1934年的倫敦是個工業區,空氣污染比今天的香港可能更嚴重,留意戲中建築物的外牆的燻黑程度。

2. U or Non-U English。留意約克公爵夫人第一次與語言治療師見面時的說話,兩位在用詞方面的分別。

3. 喬治五世的造型。我個人覺得與真人十分相似,但我一向認人很差。

4. 喬治五世去世時,愛德華的反應,誇張到令人不能相信他是一名皇室成員。

5. 在BBChttp://www.bbc.co.uk/archive/edward_viii/12937.shtml聽過愛德華八世的讓位廣播,不覺得他有戲中角色的口齒伶俐。

6. 又在BBChttp://www.bbc.co.uk/archive/ww2outbreak/7918.shtml聽過真正的喬治六世向德國宣戰講話,覺得他的口吃仍然頗嚴重,也不明白他怎能以這樣的演講來鼓勵國民。

7. 蟲尾在哈利波特的角色太過入型入格,以至他在戲中演邱吉爾也畏首畏尾似的。

8. 留意愛德華八世在戲中的簽名的像真度。然後參考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Edward_abdication.png

9. 很不明白國皇讀出廣播後,大家對他說「恭喜」是甚麼意思。不要忘記那是一段宣戰廣播,而不是宣佈戰爭完結或者打勝仗。

10. 拍戲就是拍戲,不能對它有太大期望,很多細節與真實不符,外國有很多報紙都已經指出來。男主角也是在演戲,不是在拍紀錄片,多讀一點歷史,你會發現他的錯處。

26.2.11

四個裸女打麻雀 (轉載)



這幅叫作《北京2008》的油畫,最近在西方社會以及網路世界引發的口水已經比畫家所用的顏料多出千倍。畫家是劉溢,一個去了加拿大的中國人。有意思的是這張圖名字叫北京2008,畫的卻是四個女人打麻將,其實隱藏著很深的含義在裏面。

正面下方背後有紋身的亞裔女子,是中國。左手打牌打得聚精會神的,是日本。穿著上衣側頭的是美國。躺得很淫蕩的,是俄羅斯。旁邊站著的小女孩,則是臺灣。

中國碰了「東風」,有兩層意思,一是中國借了東風再崛起;二呢,「東風導彈」是中國已經擺在檯面上的有力武器。中國一方面形勢好像不錯,但不知道其他的牌如何,而她又在牌桌下做著小動作。

美國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看著臺灣,表情很耐人尋味,一方面是想從臺灣的表情裏讀懂些什麼,一方面眼神又在給臺灣做暗示。

俄羅斯一副漠不關心的樣子,其實不然。一邊腳勾搭著美國,一邊在給中國遞牌,兩國可以說是在暗中互相交換利益。

日本人一本正經看著自己的那副牌,全然不知道別人在做些什麼動作,只顧著打著自己的牌。

臺灣身穿紅肚兜,意思是中華文明的真正繼承者。臺灣一手拿著水果一手拿著水果刀,表情陰鬱而憤恨的看著中國,但沒辦法,他不入局,無論最終誰勝利,他都只能幫別人切水果。

窗外河邊烏雲密佈,暗示海峽兩岸局勢危機,一觸即發。牆上的掛像也很有意思,孫中山的鬍子,蔣介石的光頭,毛澤東的長相。

四個女子的著裝,中國光著上身,下邊一條裙子一條內褲。美國一件外套一件內衣,下身卻光著。俄羅斯只剩一條內褲了。日本已經什麼都不剩了。道盡各國局勢的寫照。美國衣著看上去最整齊,實力也最強大,其他幾人均有點衣不蔽體,但美國貌似光鮮,但卻其實已經暴露了自己的底線,而中國和俄羅斯雖然貌似赤裸,但關鍵陰私卻藏住了。假設這局牌是賭脫衣服的,誰輸了誰脫。

一局牌打下來,中國輸,則淪落到如今俄羅斯的地步(跟蘇聯解體情況相當);美國輸,也會淪落到俄羅斯的地步,俄羅斯再輸,則徹底淪落到一無所有。而日本,其實已經一無所有了;俄羅斯貌似相公在陪打,其實俄羅斯是在和中國換牌,真正陪打的是日本,因為她已經沒東西可輸了,而且一輸就立刻出局。

總結就是,美國最假正經,看上去最光鮮,但其實危機不小,如果打輸這一局,他就得交出霸主的地位。俄羅斯兩邊勾搭,最是陰險狡詐,情況有點類似解放後的中國,一會兒倒向蘇聯一會兒倒向美國,因為自身實力不濟,只能在兩邊搖擺以求得生存和發展。

中國的牌有太多看不見,說明中國隱藏了很多實力?而且桌面下又和俄羅斯在換牌,而美國人卻只能從臺灣的表情上去揣測中國和俄羅斯幹了些什麼。日本人則一無所知,繼續打著自己的牌。

臺灣,冷眼旁觀,桌上這些人在搞什麼她都看見了,心裏也清楚,可是她沒有入局的資格和能力,也沒有說話權,心懷不滿也無濟於事,只能乖乖做丫頭,給勝利者獻上水果。

勝利者應該在中國和美國之間產生,這個懸念不大。但要看清楚,美國儘管實力強,但她們玩的是中國麻將,不是西方撲克,按中國人的規矩玩牌,美國人的勝算又有多少?

原文網址: 四個裸女打麻將  寓意非比尋常! | 頭條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1/02/19/91-2690269.htm

25.2.11

心物一元

上星期六到中央圖書館聽了日本駐港總領事館和香港圖書館合辦的講座,名為《心物一元──日本宗教建築》,這是《流行文化以外的日本》講座系列的第二講。我當然一心去聽關於日本的宗教建築,結果講者勁到無倫,除了建築之外,講座內容還涉獵大量關於哲學、天文、物理學、宗教甚至化學的資料。我除了對講者知識的廣博感到大開眼界之餘,也對他沉悶的聲線和零分的演講技巧嘆為觀止。

早在講座頭五分鐘,我看見他完全以書面語讀出powerpoint上的文字,便覺得「瀨野」,如果我不是坐在正中央的位置,而左右兩旁都坐滿了人,我應該早就離場。But I am not alone,因為很多人都悶到睡著了。

講者用了差不多八成時間講天主教的聖瑪麗亞大教堂和基督教的光之教堂,剩下佛教的水御堂和龍安寺的石庭只好匆匆帶過。不過這些都是很出名的建築,在網上可以找到大量資料。


以清水混凝土來建築的聖瑪麗亞大教堂內堂,沒有一點修飾,在外來光線照射下,整座教堂似乎變得千變萬化,而且充滿神秘感。以不銹鋼來鋪設的弧形外牆,在一天之中無時無刻不在反映著陽光,讓它看似每個時份也在改變,而當人走來走去地看這建築物的時候,視覺更會與它產生互動,能將一座建築物表現成好像大自然的一份子,可說是巧奪天工。

丹下健三的建築非常講求空間感,而講者不斷重覆的一個要點就是,所謂的空間感,絶對不能用相片去展示,也不是他用語言能夠表達出來的,大家必須要親歷其境,親眼去觀察光線怎樣從外到內影響教堂的莊嚴與神聖,親耳去聆聽從風琴發出的聲響怎樣充滿著整個室內,甚至親身站在那裡成為參與禮拜的一份子,與另外的1999人一同被建築物包圍著,這是唯一能感受空間的方法。

講者將巴黎聖母院和聖瑪麗亞大教堂的鳥瞰圖一同展示出來,如出一轍。從巴黎聖母院的入口望向室內,可以大約估計到建築物的平面,但聖瑪麗亞大教堂的弧形外牆,及室內的景觀都不容易讓人想像到從天上看下來,整座建築物就是一個十字架。如果教堂西面的十字架是讓人看的,我可不可以說這躺在地上的十字架是讓天父看的?

我在網上見到很多人去過聖瑪麗亞大教堂之後,都覺得很amazing。而我覺得amazing的不單止是建築物本身,還有能夠接納這個教堂設計的神父和修女。


創世紀中提到「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一直以來,光就是能量。但從物理學角度來看,光不但是wave,也是particle,所以我們可以說建築師在設計時考慮到光的影響,也可以說他們以光作為建築材料。

基督教的光之教堂以教堂內的光線見稱,講壇背後那面牆就正好以外來光劃出十字架,有別於一般教堂內,以木製成的十字架。我們肉眼看不到任何建築材料,但其實光正是那份材料。與聖瑪麗亞大教堂相比,光之教堂顯然小很多,講堂最多只能容納一百人。所以要造訪教堂的話,要預早在網上登記。


與光之教堂同樣出自安藤忠雄之手的還有佛教本福寺的水御堂。以鋼筋混凝土建造的橢圓形蓮花池位於本福寺的頂部,池的中間由一條筆直的樓梯切開,通往朱紅色的迴廊。雖然這是一座佛寺,但我忍不住聯想起摩西分紅海。

講者另外展視了兩幅照片,內裡的建築物有一個共通之處,就是都有一條通往nowhere的樓梯。由一樓出發的樓梯,不是通往二樓,而是通往一條堀頭巷。由二樓出發的樓梯,你以為再上會是天台,錯了,上面甚麼都沒有,安藤忠雄幽默地打破理所當然的框架,帶出世上有個概念叫做多此一舉。


最後講解的建築是龍安寺的石庭,由於時間無多,講者只是輕輕帶過。但由於這裡太出名了,連當年英女皇到訪之後都讚不絶口,遊客人數也直線上升,所以要找資料不難,而且我也不止一次在電視看到有關的介紹。這裡最禪的莫過於明明有十五塊石頭,但無論你從哪一個角度看,都只能數到十四塊,總有一塊被隱藏起來。而我最喜歡的就是講者提到整個石庭看起來像一幅山水畫,大石為山,小石為水。而在我看來,它也像有幾滴水滴在池中所造成的漣漪,以石頭來讓人想到水,又美麗又寧靜。

以前從中國文化科學過借景的建築手法,後來到蘇州的園林一遊,便很著迷,有限的園林面積,借來遠處一片山景,豁然開朗。而今次認識到的枯水山,讓我認識到很小的環境同樣可以讓人達到心境平靜。

24.2.11

唔屌唔舒服之左派報紙


花毒

「北韓加強內部管制 防茉莉花革命傳入」

看到這個標題,不禁將「茉莉花」與「椰菜花」聯想起來,情況就像一個雞蟲得知其他嫖客和北姑們最近集體感染性病而自危,鬼叫你平時咁鍾意叫雞仲要唔戴套咩?


23.2.11

因為愛情



主唱:王菲.陳奕迅
作曲:小柯
填詞:小柯

陳:給你一張過去的CD
聽聽那時我們的愛情
有時會突然忘了
我還在愛著你

王:再唱不出這樣的歌曲
聽到都會紅著臉躲避
雖然會經常忘了
我依然愛著你

王:因為愛情 不會輕易悲傷
陳:所以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樣
王:因為愛情 簡單的生長
陳:依然隨時可以為你瘋狂
王:因為愛情 怎麼會有滄桑
陳:所以我們還是年輕的模樣
王:因為愛情 在那個地方
陳:依然還有人在那裡遊蕩

陳.王:人來人往

王:再唱不出那樣的歌曲
聽到都會紅著臉躲避
雖然會經常忘了

陳.王:我依然愛著你

王:因為愛情 不會輕易悲傷
陳:所以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樣
王:因為愛情 簡單的生長
陳:依然隨時可以為你瘋狂
王:因為愛情 怎麼會有滄桑
陳:所以我們還是年輕的模樣
王:因為愛情 在那個地方
陳:依然還有人在那裡遊蕩

陳.王:人來人往

陳:給你一張過去的CD
聽聽那時我們的愛情

王:有時會突然忘了

陳.王:我還在愛著你

21.2.11

愛莫能助

昨晚看有線財經台,講到茉莉花革命的始作俑者正是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就是因為伯老大開水喉,令到全球通脹,人民才會起義。而美國要勁印銀紙,除了因為金融海嘯,不得不提的還有這個世界警察要支付連年用兵的龐大軍費。看新聞見到利比亞的人民哭著要求外國救援,大喊"President Obama, please help us",就覺得心酸。奧巴馬不是聽不到你們的聲音,但這個窮總統都要看歐盟頭,而歐盟那邊又是有苦自己知

你們阿拉伯國家一個一個的亂起來,奧巴馬幫得了多少個,何妨他自己也很手緊,又要滅赤,有心無力。

這些字數很少的blog本來應該寫在新浪微博,但那邊最近守得很嚴,太多敏感詞了,只好寫在這裡。

咩世界?

唉...我初時以為用坦克車輾死d學生已經夠痴線,估唔到而家狂人出動空軍囉!

20.2.11

革命之浪

我覺得一隻黑天鵝已經出現了,自從突尼西亞爆發「茉莉花革命」以來,伊朗、埃及、巴林、約旦、阿爾及利亞、也門、利比亞、蘇丹等阿拉伯國家先後出現不同程度的反政府示威,然後,革命浪潮在昨天來到中國。以我有限的國際視野,我可以數到有理由讓人民站起來反抗的政府還有北韓、津巴布韋、緬甸、古巴、越南、老撾......還有很多國家的政府,不一定要用到徹底地推倒重來的方式來改變現狀,但貪污腐敗、強幹弱枝、用人唯親、黨爭等從中三程度的歷史書就已經讀過的爛政府問題,也絶非喊幾句口號就可以擺平的。

1914年,一位奧地利皇子在波斯尼亞被塞爾維亞族學生槍殺後,一場歷時四年多的世界大戰隨即展開,四年後埋單計數,死傷人數以千萬為單位。幾千萬人的生命,就繫於一個奧利地皇子生命之上。我不是說在皇子被殺之前各國都是一團和氣,絶無恩怨,而是影響深遠的戰爭往往由一個小點出發。

記得去年智利地震,翌日日本氣象廳大為緊張,原因為由智利地震所引發的海嘯經過一日之後抵達日本,並為七個縣造成破壞。拿出世界地圖來看,會驚訝以智利和日本的距離之遠,竟然被一場地震,以一日的時間拉扯起來。當我們每晚從新聞中看到非洲人民為自由、為民主而頭破血流之際,想不到轉眼間,巨浪已經抵達我們的北面。再望多一眼這張地圖,世界不過是一張紙咁大。

非洲這地方,在很多香港人眼中就只有土人,讀書時放完暑假回到學校,見隔離位同學仔膚色黑了很多還會說笑道:「你去咗非洲黎呀?」然後又出現了一時的「歷蘇熱」,全港市民拿個納米尼亞人來開玩笑。我們對非洲的認識不就是有人認為日本婦女還是會每日穿和服出街、中國男人穿衣是一式一樣、還有香港是日本領土一樣程度?一句概括:低能。

北面這陣子可緊張極了,雖然他們對八九年那場風波絶口不提,人民也像陳冠中在《盛世》中所說一樣失憶了,但今次的衝擊來自外面,妳阻也阻不了,而那段似是前世的記憶竟漸漸浮現出來。

王迪詩評日本政府一直否認侵華惡行,就像一個劊子手沒有放下那把刀一樣。一個殺了三十萬人而當沒事發生的民族,總有一天,她會再殺一次。你想想北面的人怎樣看待廿二年前的廣場風波就擔心情況會再一次出現。

香港人似乎還樂於將所有現金轉做人民幣,又將投資都押在國企之上,我就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膽子太小了。

19.2.11

我最喜愛的衰仔

最受歡迎奸角甘麥基





真的十分懷念以前卡通片的地道特色譯名,《忍者小靈精》中主角小靈精、小玲瓏和獅子狗固然討人歡心,連奸角甘麥基和俏皮貓也一樣受歡迎。今次MEDICOM搪膠系列就終於將這位甲賀忍者立體化,配合已推出的小靈精和俏皮貓比例大約只有五吋高,上色和原型製作均見功架,忠實呈現原作中招積笑容,十分適合無奸不歡的M記玩家。(MICC)


售價:$699 
銷售點:超人玩具 
查詢:2366 2688

13.2.11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by Viktor Frankl


連日來我在追看這本書,當我在讀的時候,我幾乎每晚都要說一遍我讀過的部份給身邊人聽,但昨晚我終於看完最後一頁,將書合上後,竟然變得默默無聲。

第一部份是作者自述在集中營的生活,雖然聽過陶國璋教授講過部份內容,但當我親自逐字逐句去閱讀作者的敍述時,還是覺得很震撼。

入營第一日,一班囚犯列隊,逐個走上前被高級獄卒分派到左邊或者右邊,作者就這樣與朋友分開了,到較晚時分,他告訴一個老囚犯,朋友被分派到左手邊。老囚犯指著窗外幾百碼,一間類似工廠的建築物說:「從這裡,你可以看到你的朋友。」作者望出去,只見到一團灰煙升起,他不明白老囚犯所指,老囚犯說了一句:That's where your friend is, floating up to Heaven. 在集中營的生命就是被獄卒的手指輕輕的左搖或者右擺來決定當晚他還能說話,還是已經化作一縷輕煙。生命的無常在於我們以為很重要的生死問題,原來有時只繫於一些隨機的決定,而且這個決定甚至不必出於我們自己。

在集中營的日子,可想而知是不好過的,每一日、每一小時都是痛苦的,唯有明白到受苦的意義的囚犯才可以生存下去。三年多以來,作者見過不少放棄生命的人,就是某一日早上,他們拒絕起床,甚至迫令和喝罵也不能驅使他們改變,然後他們會在口袋最深的位置,掏出一根香煙,點火。在集中營中,一根香煙能夠換一碗熱湯,熱湯又代表能夠抵禦饑餓,所以儲煙的人多,吸煙的人少。吸煙又代表一個囚犯想好好「享受」人生的最後幾個小時,作者觀察到只要生存的意志一旦離開,它很少會再回來,而這些人往往會在四十八小時之內死亡。

每個囚犯每日會分得少量麵包,就怎樣食用這些保命的食物也分成兩派。第一派是剛收到麵包後,就馬上將它塞進口中,這是最能充饑的,也杜絕了遺失或被偷竊的機會。第二派是先吃掉部份,然後將剩餘的放在口袋內。每遇到被獄卒侮辱到體無完膚的時候,就伸手入袋摸一摸那塊已經凍到變硬的麵包來自我安慰。

作者在書中最主要想講的題目就是"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for can bear almost any how",但他在第二部份提到一個故事,就是指用來幫助人類研究肌肉萎縮症的黑猩猩只知道自己每日被人類刺痛,從來不明白自己受苦的意義。所以當人不知道自己受苦的意義的時候,也未必代表那種痛苦是無意義的,只是當時我們不知道而已,而人應該爭取活到明白意義的那一天。

這本書出版至今已經賣出超過一千二百萬本,翻譯本達24種文字之多,而且一直是很多學院的心理學、哲學、歷史、大屠殺研究等科目的用書。我也是在機緣巧合的情況下,從陶國璋教授口中得知此書,現在誠意推介給朋友。

如果有一些書,你會在一生之中經常翻閱,和找一、兩頁來閱讀就能推動到對生命的反思,這必然是其中一本。

9.2.11

鐵娘子的造型


微博上很多人說梅麗史翠普的造型如果老一點就更好,但他們是以以上的照片來比較兩位女士,這樣不對,因為在《The Iron Lady》中講述的是戴卓爾夫人在八十年代處理英國與阿根廷之間的福克蘭群島戰爭時的故事。所以最好還是找張當年的照片來比較。




這幾張是戴卓爾夫人在位時拍的照片,一看之下就知道拍電影的人比觀眾細心很多。

還有一點,梅麗史翠普拍這張硬照時所擺出的這副表情,和我能夠在Google上找到的大部份戴卓爾夫人照片的神情一致。一個似有話想說,另一個則正在演說。


7.2.11

最怕改壞名

忍不住要插一下將《The King's Speech》譯做《皇上無話兒》那位大佬,我叫他做大佬,因為我第一次見到中文片名時真的說了一句:「嘩,點呀大佬?」。

這完全令我想起《男人那話兒》或者《女人那話兒》,而且英國的King應該稱為國王,中國的帝皇才叫皇上。

我不是硬要說外國的片名改得好,但我認為這確實就如英國人一樣含蓄,他們才不會將片名改成《The King Cannot Speak》!


6.2.11

資訊這東西

梁文道在《書單的無盡壯美》提過一種書單,就是先估計自己的壽命,再跟閱讀速度算一算,就得出一生的讀書總量。如果以我去年的閱讀速度來計算,到我60歲前,我應該還可以閱讀超過一千本書。如果將這個書額分給我有興趣的四個科目,再加一個其他類別,每個科目便可分得二百本的書額。又如果我在選書方面小心一點,我應該至少可以看到40本讓我在該科目上有所進益的書,雖然一切都是純粹估計,但以數字來看似乎很不錯。

雖然如此,當我想到在我歸西之前只能多看一千本書,那會是多麼可惜的事。有太多東西,似乎我是再多活一次都不會夠時間去學。而且,誰能保證我有60歲命呢?除了盡力而為,我不知道還可以說甚麼了。

這個世代所有人都在追逐資訊,而事實亦證明,發生了超過兩星期而又沒有下文的事,就沒有在倉底找出來再評論的必要了。所以莫講話今日有人還在blog中仔細剖析《非誠勿擾》是一件多麼out的事,就連你因為出外旅遊一星期,錯過了朋友在facebook宣佈single的消息,到你回到香港之後,也不好意思找回上星期的status來like吧;何況今日,他和那個很bitchy的女人已經復合了。

這兩天《明報》副刊有幾篇文章都令我想到資訊超載,首先當然是直接說到這個題目的《Hamlet's BlackBerry》的介紹:
哈姆雷特就有一個封套像橡膠泥的硬皮小冊子,他用來記錄每天的生活和思考摘要,到一天結束之時,就像抹掉黑板上的字那樣把摘要抹去,以免自己的記憶超載。

這點太難做到,在我的ipod touch內的備忘錄就被我寫得滿滿的,那些都是我打算在這裡寫篇文章來分享的點子,但原來我根本擠不出時間來寫,這令我覺得很慚愧。

就正如林奕華說:「現在相機太方便,令很多人根本不是在看,而是把風景人物一次過儲起來回家看。這多麼可笑!你人都在那裏,卻在負責蒐集,和download東西一樣罷了,這不就是消費時代的悲哀嗎?You eat more than you could digest,你download了多少東西未睇? 」夠發人深省了吧,還有張曼玉說旅行:「你看過什麼,記得的就是你的;要靠照片才記得的話,那就不是你的。」

我不就是那個猛download而沒時間看的人!

2.2.11

Google Art Project


上星期在辰衝書店看到這本書,喜歡到不得了,一心想買下來,但認為在網上訂購會便宜一點,也不用自己搬回家。

www.bookdepository.co.uk買書是全球免運費的,而且當有折扣時,書價比在香港書店買會平很多。這本《Masterpieces in Detail》,就比辰衝書店賣平兩成。

一直很支持這類講藝術的書籍,書內的件件都是珍品,且附有詳盡解釋,有些作品就是即使身在現場,也不能仔細看清楚。原因可能是畫作本身太細,而很多美術館都不容許參觀人士太過近距離觀賞,二來也可能因為畫作本身的位置問題,例如有很多畫在天花上的巨型壁畫,即使躺在地上,也未必能看到全圖。雖然這類書,價錢一般不低,但想到願意出版這類書的都是很有心的出版社,又想到複雜的製作過程,和作者背後的多年努力,就很願意掏錢去買。而且這不是暢銷書,真正是賣得一本得一本。

但昨日Google推出的Google Art Project簡直冰封了我支持藝術書的熱誠。Google與17家享負盛名的博物館合作,在網上提供虛擬參觀,而且可以讓網民欣賞1000幅高達70億像素的名畫。詳情請看:http://googleblog.blogspot.com/2011/02/explore-museums-and-great-works-of-art.html



我馬上去了倫敦的National Gallery看《The Ambassadors》,記得上次在英國看真跡時,有導賞員在講解,她當然解釋得很詳盡,但我就帶著個疑問離開,那就是畫家的簽名。那導賞員說她的兒媳告訴過她,Hans Holbein的簽名位置,但她就是看不到。當時我也是蹲在作品的左下角很久,仍找不到簽名。但昨日終於在Google Art Project中看到了。


這是在National Gallery網站找到的圖,即使我已經在Google Art Project中進行了地毯式搜索,但它仍然不容易被找到,原因是影像太黑,我不得不print screen之後,再在photoshop中以極之不專業的手法將它強行調光再調光再調光,得出以下影像:


我有兩個想法:

(1) 有了Google Art Project之後,便可以省回買書的錢。
(2) 即使有Google Art Project,但有些細節還得要加工才能看得清楚,而我偏偏沒有這個技術。


1.2.11

耳、眼、鼻之鼻

相對於對耳朵和眼睛的恐怖襲擊,我更怕嗅覺被侵襲,因為我自小就有嚴重鼻敏感。

臭味來說不外乎是體味或口氣。先說體味,現在不是流汗的季節,但我不知道天天洗頭對某些人來說是否太高難度。但看見一位同事的頭髮,真的可以用「一餅餅」來容易,我又怎能夠相信他在二十四小時之內曾經被好好打理過?

還有外套,上星期警方破了一單非禮案,據說就是因為天氣凍,疑犯每日都穿同一件大褸外出才被認出。雖然香港的冬季很短,但連續一、兩個月都穿同一件外套的話也太過份了吧,而且香港的交通工具又不是清潔到令人放心躺臥的地步,再加上空氣污染,請相信我,洗一洗那件外套,那沖出來的水一定不會是清純明淨的。

至於汗味,要解決就容易得多了,只需花三十元去萬寧、屈臣氏買支止汗劑或香體露就好。都說能夠用錢解決的事就用錢去解決吧。

另一個問題是口氣。怎樣講好呢?一個人有口氣可能是因為他清潔不足,或者有蛀牙、腸胃等問題。但你總不會時不時forward一些保持口氣清新小貼士、測試口氣小方法給他,也不會在聖誕、新年送他牙線或香口膠之類的禮物吧。作為同事,我們做的幾乎就真的只有「忍氣吞聲」。

最後一點,我認為「你d香水太香太濃喇」和「你個口好臭」一樣難以啟齒。隔離team 有位香水小姐,隔離隔離team有位古龍水先生,他們的氣味令到整個area的同事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頭痛。

讀Bio時學過嗅覺會fatigue,但鼻水好難止,有鼻敏感真的很慘!

31.1.11

耳、眼、鼻之眼

再說在辦公室被襲擊眼睛的經歷。

之前提過我只不過在研究學術的機構工作,沒有制服之餘,也不用穿得太過formal。但大老闆在會議中提醒過同事不要穿得太casual,他舉例說牛仔褲和波鞋就不太適合上班了。ok,明白,但沒有人理會他。

我本人習慣每天都穿裇衫西褲的,不是為了懶斯文,只不過是為了隨時請半天假去見工而鋪路。因為如果我平時是一個習慣穿運動褲和polo的人,忽然有一天以老西示人,別人一定覺得奇怪,也會猜想我請假去相睇搵老婆。

話說公司有兩個愛好lolita服飾的女同事每日都在爭奇鬥艷,除了lace,還是lace。去年年底,到了將近十二月的時候,我幾乎對lace免疫了,她們卻改為去扮聖誕樹,有次經過reception,見到她們望穿秋水地等待,原來在淘寶下了的order正要送貨過來,我就知道自己又要做好心理準備了。

有時,我甚至不能為她們的打扮找個合適的標題,例如粉紅色連身短裙加上豹紋legging、綠色水手裝配金色converse、泡泡棉質瀨屎褲、斑馬紋絲襪加老虎紋platform鞋......所以當你以為我托著下巴在沉思時,其實我只不過是扶著跌了下來的下巴在嘗試冷靜。

相比之下在夏天穿短褲和球衣上班的男同事就溫和多了,他們的一雙「飛毛腿」至多只會讓我想起黑猩猩罷了。

說到這裡,我只不過是認為一個人在甚麼返工,就應該穿甚麼衣服,如果你是一個模特兒或者藝術工作者,公司總不會要你日日穿套裝或三件頭,但如果你的老闆不是地理學博士就是統計學博士的話,將自己扮成跳跳虎就不能說得上恰如其份了。講完!

30.1.11

耳、眼、鼻之耳

在辦公室裡,有時會感到耳、眼和鼻被襲擊,但又很難作出投訴。

先說耳,即聽覺,我本身是個頗為注重私隱的人,絶少在公司講私人電話,朋友和家人都知道我這習慣,所以很少在office hour打來。但有些同事(而且為數不少),就是喜歡在公司煲電話粥,而且聲浪還不小。坐在我前面的那位小姐就最交遊廣闊,除了每日與親朋好友滙報自己的最新status外,還很會統籌gathering,打十幾個電話出去約人、confirm、re-confirm、tri-confirm和book位,噢...我還未計她們之間討論去哪一區又要遷就哪一位會遲放工的朋友啊!

她有時會在完全沒有顧及其他人感受的情況下大談剛看完的電影,例如她今早就與朋友在電話上談論《新少林寺》的劇情,而一心想在新年假期時去看這套戲的我現在算是很清楚每個角色的內心世界了,所以嘛,又慳回一張戲飛,善哉善哉!

別以為男同事就會少講電話,坐在另一邊的肥仔一日最少接三、四個電話,聽著他勞氣到不得了的說「食呀」、「都話食咯」或者「唔食呀」、「今朝咪講咗唔食囉」就知道在電話另一邊的是伯母或者世伯。而當他不耐煩地說「未知呀」、「咁你想點啫」或者「咁你想去邊丫」的時候,就知道他在和女朋友通話。

我還知道他家中的寛頻接收不太穩定,而且約了師傅上來修理又被爽約,氣得他投訴到經理門前。

其實,我不是有心去聽他們的私人電話,但office 實在太靜,他們實在太嘈吵。

期待

29.1.11

For the Love of Music

自從買了飛之後就一直期待著這場表演,音樂會前一晚還特意在google搜尋了所有演出歌目,算是做個preparation,昨晚終於現場看了莫華倫的表演。每次在香港大會堂看音樂會,都會在大會堂的美心餐廳食晚飯,貪方便嘛。但昨日打電話去book 位時竟然是full booking囉!


平時已經經常在youtube上看Pavarotti的表演,現場看莫華倫也很感動,尤其我是一丁點意大利文都不懂的,純粹被歌聲震懾。女高音Sabina Cvilak的表演更令我想起《明湖居聽書》入面王小玉說書那一段「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裏,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唱了十數句之後,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綱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那知他於那極高的地方,尚能迴環轉折;幾轉之後,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節高起,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削壁千仞,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下半場兩人唱到Promenade(Walking the Dog)時更翩翩起舞,娛人娛己。


我在歌目上看不見Nessun Dorma是有點失望的,暗暗希望他們會在encore時演出,好在我算是願望成真,但要等到第三次encore才由兩位表演者一同合唱出來,唱到中段時又例牌有一堆觀眾起身鼓掌,結果歌聲都被掌聲掩蓋掉了。


是晚表演相信吸引了不少城中名人去看,我坐在近走廊的位置,見到楊鐵樑沒有等到完場就離開,這位第一屆特首候選人,當年可是香港人心目中的首選,在很多模擬選舉中(包括我的中學所舉辦的)都贏過董建華,但就是輸了北面那八百票。我見老先生拿著手仗,行動緩慢,不復當年了,但他途經之處,卻有不少人起來與他打招呼和握手。


p.s. 第一首encore的歌竟然是《月亮代表我的心》,算是圓了莫華倫唱首中文歌的願望。

27.1.11

北極熊、牛、魚

孟子《梁惠王上》: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閒其聲不忍食其肉,是故君子遠庖廚也。




昨日《蘋果日報》有報導科學家追蹤北極熊覓食的過程,創了歷來最悲觀的紀錄。一隻北極熊媽媽帶著北熊BB連續游了九日九夜,長途跋涉去找食物。由於全球暖化,南、北極的北塊加速溶化,兩母子九日來連一片可以稍息的浮冰也沒有,最後食物是找到的,但北極熊BB死了,媽媽也累得暴瘦了。

也不知道是否受可口可樂的廣告影響,總覺得北極熊很趣緻,看完這篇報導,不禁自問我可以為牠做甚麼?如果我是團隊中其中一位科學家,我想我會急得哭出來。

***
聽聞有一段時間「得龍大飯店」是不賣牛肉的,故事要由第一代老闆說起。話說當年老闆未開酒樓之前是個屠夫,專劏牛的,有一次他要拖一隻母牛入屠房,但那隻牛就是不肯行。原來母牛懷有身孕,待牠把牛BB生了下來之後,牠竟然自己行入屠房。所以老闆覺得牛有靈性,就不賣牛肉了。

雖然梁惠王當年「以羊易之」,得龍的老闆也沒有連其他肉類都不賣,但我覺得當中就是有一種惻隱之心。

***

有好幾次我在餐桌上見到完完整整的一條蒸魚,會覺得很嘔心,切雞也是如此,但在麥當奴就能安安樂樂地吃魚柳包和麥樂雞,食物的形態對我的影響力不少。

板前壽司的老闆在日本投得巨魚,有現場劏魚的環節,我想起那魚本身的腥味和血腥味混在一起就想吐了。我們人類,殺一種動物要錄影,甚至那麼一小片的魚肉已經製成壽司了,進食前還要拍照,然後在openrice上推介,呼籲大家一齊去食。所以嘛,我們在很多動物面前,都是希特拉!

26.1.11

關於工作

在我公司這種研究學術的機構工作,有時真的很空閒。雖然我們每年都要嘔出好幾份報告,而且每印一份報告連附件就要用上一包500張的A4紙,但其內容其實大多是左抄右抄,尤其是進度報告,豈不就是在前一份進度報告上加幾筆,說說最近這兩、三個月,我們又研究出什麼垃圾來,或者因為空氣污染、豬流感、香港還未有普選、王丹不准來港等原因,令我們什麼都沒有研究出來。

與一班所謂學者一齊工作,你會expect他們是怎樣的?以前我看新聞報導,見到那些學者的書房總是一座座放滿書的書架,就以為他們都讀很多書。事實上我公司也是每個角落都佈滿參考書的,不過真正被閱讀的書少之又少。我們都算有個圖書館,放了不同科目的鉅著,連關於科舉的書都有,但就是沒有讀者。

老闆們真正的參考書,其實就是其他研究機構的報告。他們的報告有甚麼內容,我們的也必不可少。可想而知,我們出產的報告,也會同時成為別人的參考對像。昨日我老闆就拿著別家機構的報告大呼小叫:「佢一定係睇過我o地份report 啦,你睇下,呢d 圖咪同我o地o個d一模一樣,我o地用t-test黎做,佢又用t-test黎做,呢度呀......佢抄我o地用anova囉!」怎麼了?引黃子華的金句「係咁o架啦,好出奇呀?」解釋這個互相參考或抄考的現象就最好不過。

我說我有時很空閒,的確,昨日我就一口氣將《東莞的森林》看到三章八節,而且中途沒有受到任何人的打擾。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上星期才交了報告,新年又將至,全人類都沉浸在holiday mood 之中。就像中學時期,考完試,準備放假時,你還會手不釋卷地猛讀嗎?我就是連扮下野都費事的那種人。而我的老闆們都忙著安排新年的節目,返大陸的返大陸、去日本的去日本,總之沒有人的心會留在公司。至於下面那班小子就更快活了,他們在死線臨近的時候都會花幾小時看蘋果日報和facebook,現在他們還不秒秒鐘update住何家分產門才不是人呢!

我知道我們在公司上網的所有紀錄都會被保存一年,也知道IT部的同事可以remote desktop來看我們的電腦。雖然,我們每個人的電腦都內藏很多機密文件,而IT部的同事有守則說明未經批准,不得擅自偷看其他同事的電腦,但我不排除總是有些充滿好奇心的死仔包會觸犯禁令。而我本身也食得咸魚抵得渴,你要看就隨便看,我不想你看的也自然不會用公司電腦來看。對於《東莞的森林》這種出色的文學作品,我認為是應該廣傳的。如果老闆們看到的話,也請考慮下用這種手法去寫那些無聊的報告。

《東莞的森林》:http://forum1.hkgolden.com/view.aspx?type=BW&message=2791313

25.1.11

皇室藝術


上星期到英國駐港領事館看了以上畫展,很不錯。當日負責人表示因為保安理由而沒有做宣傳,而且展期只有四日,所以只有很少人知道有這個展覽。昨晚從無線新聞看到相關報導,得悉畫展已經搬往中環交易廣場,展期至二月十一日。

記得在英國領事館看這個展覽時,畫作有53幅,當中有一些已用紅點覆蓋售價,表示該畫已經出售。今日看《蘋果日報》的報導,知道在交易廣場展出的畫只有38幅,就知道我與那被賣出的15幅畫無緣再見。而今次在中環展出後再賣淨的作品,將會運回英國的Belgravia Gallery。

只要一個人有保持住畫畫的習慣,旁人就可以觀察他的畫風。而人總是不斷成長和經歷不同的人生階段,所以心境也往往能夠反映在畫作當中。展覽中有幾幅由查理斯王子所畫的山景,初期的畫作明顯用色鮮明,1997年以後,他作畫時用色則越來越深沉。

皇室專家分析那是因為在1996年他與戴安娜正式離婚,及至1997年戴安娜在車禍中不幸喪生。感情上受到連翻打擊,人又步入暮年,心境變遷,在所難免。

我個人就喜歡看畫中的細節及背後的故事。以下的作品是某年查理斯王子在到溫莎堡渡假時所畫的,畫中城堡上掛著紅旗,表示英女皇正在城堡之內,而看那天色陰陰沉沉,似乎快要下大雨。


雖然當談到這幅畫時,查理斯這樣說:"It...reminds me of those childhood days when my sister and I used to explore the castle and find all sorts of fascinating places on which to exercise our imagination"
但那個天色並不是他的想像,而是事實,查理斯王子就是因為要避雨,所以沒有完成右手邊那棵樹。

至於維多利亞女皇和阿爾拔王子的作品則全部都是素描畫,作品都很細小,有些更加有摺痕,可以看出他們有時會隨手拿起一張紙就畫。阿爾拔王子是維多利亞女皇的表弟,在德國出生,17歲那年被叔父Leopold提議他迎娶表姐為妻,三年後果真成事。

維多利亞女皇第一次見過阿爾拔王子之後可以說是一見鍾情,她寫給Leopold的信中提到"[Albert] is extremely handsome; his hair is about the same colour as mine; his eyes are large and blue, and he has a beautiful nose and a very sweet mouth with fine teeth; but the charm of his countenance is his expression, which is most delightful."




以上兩幅畫是維多利亞女皇在1843和1845年所畫的作品,她將自己和阿爾拔王子都畫成小孩,一同玩耍一同做話戲。真希望當年女皇也聽過陳奕迅的《時光倒流二十年》,「遺憾我當時年紀不可親手擁抱你欣賞,童年便相識,餘下日子多閃幾倍光......」

24.1.11

過府老鼠

今日英國的《獨立報》報導唐寧街首相府一帶老鼠橫行,還有片為證。片中新聞主播就站在首相府門外,即使在黑暗環境下,觀眾仍可以清楚看到有一隻老鼠由右跑向左,又由左跑向右。



記得年前類似事件在美國也有發生,當時還要是白天,記者們在白宮等待總統奧巴馬出來發表講話,一隻老鼠就跑出來搏上鏡。

23.1.11

書籤

我有一個習慣,就是平時在文化中心、大會堂或者咖啡店見到postcard,都會拿一張,用來做書籤。而且我也習慣每看完一本書,都讓那書籤留在該本書中。所以我就是不斷地儲postcard,又不斷地將它們藏在書櫃裡。上次為了在這裡展示Canon用馬格列特的畫做宣傳的postcard,我特意遍尋整個書櫃。也因為這一個搜索行動,令我發現到自己原來真的儲了很多不同類型的書籤。它們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 電影類:


(2) 公司類:



(3) 人物類:



(4) 舞台劇類:



(5) 年曆卡類:


(6) 舞蹈類:



(7) 展覽類:


(8) 名畫類:


(9) 卡通類:


(10) 國家類:




(11) 隨書附送類:


(12) 其他類:


其實這些不過是冰山一角!

21.1.11

梅麗史翠普與戴卓爾夫人

也不理她對政治是否真的感興趣,或者是否關心當日的討論議題,又或者是否卡梅倫(David Cameron)或者文立彬(Ed Miliband)的粉絲,梅麗史翠普(Meryl Streep)在剛過去的星期三進了英國國會大樓,參觀了每星期一次的Prime Minister's Questions,為的就是為新戲《The Iron Lady》做資料搜集。

荷里活的演員就是有這份敬業樂業的精神,記得琪溫斯莉(Kate Winslet)為了《The Reader》而去文盲學校觀察他們的學習,又有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為了《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去學跳芭蕾舞,我看在眼裡,實在很難不感慨香港有些人,只靠樣靚就做了演員。

出色的演員就是要模仿得似模似樣,當年Kate Winslet以一個英國女演員的身份去飾演德國人,在說話的口音上下了很大功夫。今次Meryl Streep以美國人身份去飾演英國女首相,說話口音也會是我特別留意的地方。

很想快點知道電影公司會怎樣拍,會不會有關於1982年英國與阿根廷的福克蘭群島戰爭橋段?會不會有同年戴卓爾夫人(Baroness Thatchar)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外跌倒的一幕?自從看過電影《英女皇》,看到新任首相的貝理雅(Tony Blair)在第一次謁見女皇時的滑稽樣,我便不時都會幻想女皇與Mrs Thatchar的會面會是怎麼樣的?一個是代表「神」的君主,一個是由人民選出來的管治者,簡單來說,是兩個身份都很特別的女人,當她們意見不合時,到底會是誰先讓步?

雖然這套戲還在前製作階段,但我已經滿心期待,因為那是史上最出色的女演員──Meryl Streep呀!迄今為止得過16項奧斯卡提名,而且我看好她會衝向20大關。

Meryl Streep attends parliament for Thatcher research

雷內馬格列特

幾年前在Google造就的機會下認識到雷內馬格列特,當日是2008年11月21日,是他的生日,Google的logo以下圖代替。



在維基百科讀了一點關於他的作品的介紹,對他的畫作留下了一點印象。

然後有一次在Pacific Coffee Company見到Canon的廣告postcard,兩張都借用了馬格列特的畫來宣傳Powershot G11。那日回到家中,又讀了一點超現代主義的藝術風格。



最近讀到祼體美學時,再一次與馬格列特遇上,雖然今次書中介紹的畫是The Rape,但吸引我注意的卻是關於馬格列特的童年那一段。

馬格列特12歲的時候,他的母親被發現投河自盡,原因不明。當屍體被撈上來的時候,馬格列特正在現場,那時她的母親赤身露體,只有頭部被衣物覆蓋。

雖然他並不喜歡別人在評論及解釋他的畫作時提起這件事,但事實上他所畫的畫有不少是畫中人物被白布蒙頭的。


Les Amants


L'invention de la vie


而另外兩幅(The Son of Man & The Great War)則是分別用蘋果和花來遮掩住畫中人的面部。



一個畫家三番四次的在畫中不想表達畫中人的表情,他到底在想什麼?在以上的兩幅畫中,我們甚至可以見到畫中人物正正就是站在岸邊。一位是西裝筆挺的男士,另一位是優雅地橕傘的女士,但我們不知道他們的表情。如果馬格列特有過一刻是想畫出他們的面孔,而不是一個蘋果和一束鮮花,那會是怎麼樣的表情呢?我會猜測連他本人也想不出來,因為那就是他最想看,而偏偏被遮蓋住的表情。

還有一幅La robe du soir,一個赤裸的女人,在晚上面向大海。其實我害怕見到一個童年的陰影終身纏繞著一名出色的畫家,我太希望他所畫的不是他幻想中母親投河的那個晚上。所以我特意去搜尋1921年3月12日,即馬格列特的母親自殺的日子的農曆對照,知道了當日是農曆正月廿四,所以那晚的月相絶對不會是新月型的。

知道了這個之後,我的心情稍稍放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