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2.10

垃圾!!!

搜索结果:

抱歉,因服务器资源限制,1分钟内不要超过15次搜索。

Joanna Yeates

最近我每日都在追看Joanna Yestes的新聞,從她失蹤到屍體被發現到警方確定死因,我都在看著。

在這之前,我不知道外國的報紙會這麼徹底、深入地報導一單人口失蹤案(現在的凶殺案),由她的男朋友、父母、工作以至日常生活都完全公開。

經驗告訴我,一個上得報紙的失蹤人口,很大機會會變成死者,如果若干日後他不以死者的身份出現在報章,你大概也會將他視作未發現屍體的死者。現在所有發達城巿都是充滿監察系統的,一個會行會走的人,行蹤很易敗露,所以要發現死屍比發現生人更難。

Joanna失蹤前最後被拍攝到在便利店買外賣pizza,最奇怪的事是她外出時所穿的衣服、所帶的手提電話還有鎖匙都在家中,但偏偏沒有無何pizza和pizza盒的蹤跡。

警方就一直在調查她的pizza到哪裡去了,還有她是甚麼時候回家和再外出的。

噢,我在寫這個entry的時候,《衛報》最近的消息是指Joanna應該是和另外兩個人一起離開住宅的。真係緊張到呢!我還未細閱那到底是什麼人。

說回她的屍體被發現之時,已經等了多日的父母已經懷有最壞的打算,當確認死者身份為他們的女兒時,他們竟然說"Last week was the worst of our lives. Things were made just that little bit less terrible when we saw Jo's body. It was a relief to see her body again – we just said, 'Welcome back'."

或者,焦躁不安地等待是最折磨人的。

Before the body was found, Mr Yeates had said he was sure his daughter was dead and expressed fears that he and his wife could go to their graves not knowing what had happened to her.

至少,現在他們終於知道女兒身在何方。

28.12.10

今天讀到:

「易傳」和《老子》一樣認為,要取得勝利,就一定要注意不要過分地勝利;要避免喪失某物,就一定要在此物中補充一些與它相反的東西。所以《系辭傳.下》說:「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這套儒家的思想令我想起幾年前讀《失竊的孩子》,當中提及過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入面有一句「我們快樂,那是因為我們沒有過分的快樂。」

閱讀就是能夠這般撥亂人心,令那些像舊情人一樣離你遠去的記憶忽然又浮現。

提起《失竊的孩子》,可能你並不認同,但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傷感的故事,而那些傷感不是用時間可以治癒的。

往前看,那邊沒有盡頭,卻又不能回頭。

27.12.10

政客自傳

外國很多政客會在下台之後出版自傳,講述在位時每一個決策時刻的感受,Tony Blair就很忠於工黨,等了兩年,在工黨再次成為在野黨之後才出版《A Journey》。Gordon Brown則無須等待,輸掉選舉後,幾個月之內就可以賺取版稅,出版《Beyond the Crash》。

現在我最期待的是現任英國首相David Cameron和副首相Nick Clegg的自傳。

先說Nick Clegg,《衞報》發表《20 things we learned in 2010》,第一條就寫到Nick Clegg今年的瘀事,大選期間他印製海報警告說保守黨要提高增值稅(VAT),意想不到是在幾個星期之後,他──作為副首相,當然,要支持首相的施政。又,未成為副首相之前,自由民主黨就舉辦投票,反對增加大學學費,短短六個月之後,Nick Clegg pushed a policy to triple them.

知否世事常變,變幻原是永恒。真期待Nick Clegg在若干年後親口解構自己的思路。

至於David Cameron,先別說他在位期間的所作所為。2009年,David Cameron的長子Ivan Cameron,年僅六歲,死於先天性腦麻痺。當時Gordon Brown就特意在國會致悼辭,場面感人。Gordon Brown的表現一來體現到這個辯論場中的人情味,二來也提醒了大家他也有一個夭折的女兒Jennifer,正所謂感同身受,我就絶對相信他的感情了。(http://www.guardian.co.uk/politics/2009/feb/25/pmqs-cancelled-ivan-cameron?intcmp=239)

David Cameron上任時帶著懷孕的妻子入主唐寧街,幾星期後再為人父(http://www.guardian.co.uk/politics/2006/feb/14/conservatives.davidcameron),但在緊接的一個星期後,其父又在法國中風去世,他還要靠法國總統提供的直昇機才得以見老父最後一面。(http://www.guardian.co.uk/uk/2010/sep/08/david-cameron-father-dies?INTCMP=SRCH)

作為一個人,在一年多的時間內接二連三要面對這般大事,對個人的性格必定有所影響。而這個人,正正是權傾一時的英國首相,每一個決定都能夠影響歐洲甚至全世界。

再說他在國會的辯論也真夠妙語連珠,由MP到PM,在youtube上就能找到一大堆video。








26.12.10

The Reader (2)

Part 2, Chapter 1.

cont.
It wasn't that I forgot Hanna. But at a certain point the memory of her stopped accompanying me wherever I went. She stayed behind, the way a city stays behind as a train pulls out of the station. It's there, somewhere behind you, and you could go back and make sure of it. But why should you?

The Reader (1)

Part 2, Chapter 1.

After Hanna left the city, it took a while before i stopped watching for her everywhere, before i got used to the fact that afternoons has lost their shape, and before i could look at books and open them without asking myself whether they were suitable for reading aloud. It took a while before my body stopped yearning for hers; sometimes I myself was aware of my arms and legs groping for her in my sleep, and my brother reported more than once at table that I had called out "Hanna" in the night. I can also remember classes at school when i did nothing but dream of her, think of her. The feeling of guilt that had tortured me in the first weeks gradually faded. I avoided her building, took other routes, and six months later my family moved to another part of town. 

24.12.10

很弊的紀念幣

一個人物的肖像如果要出現在貨幣之上,硬幣的頭像多為側面,紙幣的則是用正面肖像。在金屬上進行雕刻的難度較高,要在硬幣上清楚呈現人物的正面肖像並不容易,而且硬幣的面積不大,不利於展現用來識別面貌的細微特徵。如果那是一枚流通貨幣,細緻的面部特徵更容易被磨損。

以上是我在經濟學書中讀到的,顯淺易明,相信大部份的鑄幣師都懂,但英國皇室就為準王妃和王儲設計出以下紀念幣。



《衞報》這樣寫:The inspiration for the design came, apparently, from photographs of the couple at a sporting event, and had been approved by the Queen and William.

咁都approve!

硬幣上的女人明明只是個普通阿嬸,完全認不出是Kate Middleton。那兩嫲孫一定是發雞盲了。

23.12.10

朱古力聖誕

對上一次食這麼多朱古力的聖誕節應該要數二年級了,今年我好像要補食過往二十年未食的份量。在公司幾乎每小時都有朱古力要放入口,亦即等於每小時都有朱古力漿浸著我的牙齒,我應該快要蛀牙了。

大家也真樂此不疲地買,亦多多益善地食。我在這裡見盡了應該在超級巿場出現的糖果,包括很多冬日限定的日本甜食,包裝精美有餘,實質美味不足,日本人真懂得用外表來行騙。

還有15分鐘,我就會奪門而去,好好過我的聖誕節。我真的要好好地過這個聖誕,因為假期後不久就要完成一份很重要的報告,到時我一定會做到嘔心瀝血,所以大仗之前應該要放鬆。

天有眼

終 審 法 院 常 任 法 官 包 致 金 姪 女 Amina , 違 反 感 化 令 , 在 東 區 裁 判 法 院 被 判 即 時 監 禁 6 星 期 。

署 任 主 任 裁 判 官 胡 雅 文 判 刑 時 說 , 被 告 違 反 7 項 感 化 令 中 的 5 項 , 法 庭 同 意 傳 媒 及 公 眾 廣 泛 關 注 事 件 , 但 不 認 為 會 影 響 被 告 不 遵 守 感 化 令 , 強 調 判 監 是 別 無 選 擇 , 在 扣 減 部 份 刑 期 後 , 判 被 告 即 時 監 禁 6 星 期 。


20.12.10

兩韓




北韓那邊自從金正恩曝光以來就新聞多多,這位朝鮮勞動黨中央軍委副委員長外表薯頭薯腦,實質在中央軍委的權位僅排第二。南韓那邊的報導俗稱他為「太子」或者「金太子」,我自己就慣稱他為「阿be」。

上次北韓失驚無神向延平島發炮,我一度懷疑是「阿be」跟著爸爸去參觀控制室時亂按按鈕,釀成大禍。

但「阿be」絶非無料之人,有報導指他上位之後想謀害近年居住在澳門的大哥金正男,早年金正男因為用假護照入境日本,還到迪士尼樂園遊玩,惹慶了爸爸而失寵。這還不是一場現代版的玄武門之變?

「阿be」想奪嫡,但中國就站出來做金正男的後台,指明只要大哥一日在我境內,你這個小子都休想亂來,到你「伯yeah」去賣鹹鴨蛋之後,如果下面那班大臣反你,中國就立即擁護大哥為新君,到時金正男投桃報李,就會對中國俯首稱臣。

近年的金正日,面容灰灰黑黑,像污糟了的蠟像,不知是他的真實面貌,還是因為想看上去瘦一點而打的陰影。之前《華爾街日報》報導過他生活奢華,所穿的套裝為英國Scabal品牌的羊絨和絲綢混紡的高級衣料度身訂造,每碼布就要300美元,而且他還非常熱衷意大利Moreschi公司的皮鞋。

我在網上搜尋過,兩個品牌的衣物都不是什麼天文數字,在香港買得起的人就有大把,問題在於一個北韓平民一個月的收入只有12元人民幣。我沒有打錯,正正就是一個兩位數,壹拾貮圓正人民幣。以今日的滙率來計算,他們一個月的薪金還不到2美元,而造一套套裝就要用上4碼布,即1200美元。

這代表600個北韓平民工作一個月還不夠他們敬愛的領袖買一套無型無款,老土兼像鹹菜一般的爛鬼套裝。真係比你都唔著啦!

維基解密爆料話中國原來都打算放棄北韓,金家父子仲唔驚到手騰腳震,這幾日南韓實彈演練,北韓竟然話不值得還拖,想知道在北韓心目中什麼值得,什麼不值得,且要放長雙眼了。


非誠勿擾2



如果我沒有看過《非誠勿擾》,也一定會被這隻耳仔和這隻耳環吸引而去看《非誠勿擾2》。

19.12.10

重遊舊地

《小松》

小松初數尺,未有直生枝。
閒即旁邊立,看多長卻遲。

- 王建

這是我第一首能背誦的唐詩。二十多年以來,我很少會想起這一首,那天我們站在我兒時的居所樓下,很驚訝地發現,在我們所站的位置竟然看不到那個單位。

二十多年以前,我站在樓上往下望,望過有人在樓下的籃球場裡踢足球、望過張國榮在下面被粉絲們包圍、望過八九年的六四遊行。

直到現在我還不時夢到的一個情境,就是我站在那個廣場側邊的通道上,望上去,很快也很準確地指出那一個窗,單位內在的間隔與擺設也歷歷在目。意想不到的是當我親臨其境時,才發現兩旁的梧桐樹已經長得很高,高得能夠遮擋我的視線,我們得走到很近很近才看得清楚。

我離開後的確長高過幾年,但很快就停止了。那些樹卻一直在發育。如果當今有一個王建,我真希望他能夠寫出《小松》的下集,就寫長大了的小孩重遊舊地的情景。

Challenging Times Table



最近很沉迷這個計數app,當全地鐵的人都在打angry bird的時候,我卻在猛唸乘數表。記得第一次玩這個game的時候成績只有三十幾,經一番苦練後成績快了超過一倍,現在最好紀錄為70‘O’1‘X’。

根據統計,南韓人是全球打機最瘋狂的人,在youtube上不時見到那些幾乎不是人玩的遊戲,全都被南韓那班年輕遊戲機戰士征服了,而且他們往往贏得很亮麗。

現時Challenging Times Table的全球排名榜首20位就是由南韓人長期佔據,我的目標只是要打入本地榜首20名,即最少要在一分鐘之內答對74題,現時我只排54,全球排名2811。



我決定今後暫時休息一下,明天再挑戰。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快盲了。

話說我開始沉迷計數之後,往往一坐下就計一、兩小時,我的眼睛會不斷流出淚水,而且近視好像加深了一點。頸似扭傷的痛,手臂肌肉也很緊。那晚在攝氏六度的低溫下,我仍然能夠勸服自己多玩一鋪才加穿一件外套,結果我在只穿短衫短褲的情況下,捱著冷打了一小時。為健康著想,我真該好好休息。

事實是我的乘數確實好了很多,畢竟一分鐘內計70題數,平均0.85秒計一題,那些數已經不是計出來的了,全都像是反射作用一樣去按答案。

數學進步了,但荒廢了哲學。這個星期讀書的進度很慢,讀「易傳中的陰陽學說」時簡直想嘔,一定是大部份腦細胞都在計數,沒剩下多少用來消化文字。這是我在買ipod touch之前最不能接受的後果,所以我決定每日必須要讀完書後才可以計數。

well,細個時做完功課才可以看電視的規矩,今天還是可用的,而且下達命令的是我自己。

9.12.10

我問你為甚麼可以原諒我,你答:「因為我知道你會改,我知你已經好努力,你天性係咁,你都唔想。」

你在親身示範甚麼叫做"agapao love"給我看。

如果有一天,我終於能夠持續地擁有平靜,那時候在我身邊的一定是你。


爬書

閱讀《我的大英百科狂想曲》的過程簡直要用艱辛來形容,要明白假如我執著到每一項不明白的題目都上網搜尋解說的話,這本書大概夠我消磨一年半載。我會稱某些閱讀為「征服」,不像我們讀Diary of a Wimpy Kid一樣的輕鬆,那些要反反覆覆讀幾次,甚至要拿出來討論的內容有時真的可以殺人,我最近就被一篇討論陰陽家的文章悶得奄奄一息。

但我不停地提醒自己,我是一個用功型的讀者,而且我樂於保有這個形象。所以那天我出盡九牛二虎之力才爬到上床之後,我還是要對抗著喉痛和發燒,逐字逐句地讀馮友蘭。

有時我覺得自己不是在讀書,而是在「爬書」,因為我讀得慢,過程又不很輕鬆,我敢說在我腦中那一丁點兒知識實在得來不易,全靠我自己逐點盛載。

還記得讀《歷史學家》時的心情,每晚面對著君士坦丁堡的歷史,又有喀爾巴阡山山脈,我問自己為甚麼要讀下去,這是一本小說,我無非想讀一些故事,娛樂一下,但我實在討厭開始了又爛尾的書(雖然我有很多),我咬緊牙關讀著讀著,神奇的事就在大約三十個夜晚之後發生,就是我真心的很想知道故事的背景。總之,我就是征服了這本書。而且接著我還完成了《卓九勒伯爵》,更有趣的是我在圖書館弄來了一本《土耳其史》。

興趣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讀書也像跑馬拉松,我們要捱得過很多辛苦和孤獨才能夠到達最後一頁。每本書都是獨一無二的跑道。

7.12.10

致力於歷史保護的非政府組織全球遺產基金會(Global Heritage Fund)說,有200多處歷史遺跡目前處於不可逆轉的損毀狀態﹐除非社區、政府和國際團體採取措施防止它們毀滅,否則這些遺跡將消失於世。

上文中「不可逆轉」這四個字讓人很無奈。

讀歷史的人就像偵探,為了了解過去的全貌,歷史學家不會放過任何一處蛛絲馬跡。古時有百姓迷信將自己的名字帶入皇宮就能沾上一點榮華富貴,所以很多人在貢品上下手,在茶壺內刻字是很普遍的方式。但只要這些茶壺都不被保留下來,真實故事便即降格至相傳的故事。不過,世上太少歷史學家,你看我們的中共政府就一定不是其中之一了。一個線索被消毀,就等於一些真相被埋藏。

在你成為名人之前,無論怎樣處理個人物品都是私人的事,你的歷史全屬於你自己。我養過一隻狗,牠最喜歡的兩件玩具曾經是我的收藏品,但現在已長眠於堆填區。那本自從你離開之後我便珍藏至今的記事簿,我用最具保護性的物料一層一層地將它封好,每隔一段日子,我像拆禮物般將它解封,看完了又重新包好。或者有一日我實在太覺得往事不堪回首,就將它放進廢紙回收箱。

在這種自願性的毁滅行動之中,我感覺到釋懷。因為一切都是心甘情願的。

另外,有一些信,說實在我真的有點不捨得,但那天你要翻閱的不只是這些信的內容,還有連我也難以模仿的過去的筆跡,是我年少的性格和思想。我親手撕毀了它們,實在不能像阿不思鄧不利多一樣隨便將儲思盆放在校長室,讓任何一個闖進來的人都輕易存取。

我毁減我的歷史,讓它不可逆轉地消失。這是一種保護作用,如果你見過倉鼠媽媽咬死初生的BB,就會明白這個行動有多悲慘。有一天我勇敢到想認識一個少年的自己的時候,我只會發現一段空白的時間,好像那幾年間我只有吃、喝、睡。

還有一種情況,一些有發生過又影響深遠的事,外人就是沒辦法調查出來。也稱不上甚麼消失不消失,因為物質證據從來不曾存在,我就是唯一的證人。要埋藏一件事,就是對任何人也別提起,包括我們以為很安全的網友,甚至寵物。日子久了,或者連自己也騙得過來。這讓我想起inception入面,時間讓那個日本人都忘記自己要離開了。

28.11.10

歷險

人幸存於災難之中,會用死裡逃生來形容,然而災難並非一定指天災人禍,有一些災難以你沒有想像過的形式出現,甚至當你身在其中,也察覺不到有個險境要面對。這就是我時常提到,從徐志摩那裡抄過來的「異樣的冒險」。例如Gordon Brown就是工黨的災難。

有時,我就是安安樂樂地和你去飲杯熱朱古力也有過一刻發人深省的體會,我對你說:「我覺得好險呀!」

或者我會解釋,但多數時候我言不及義,沒法,不是一個好的說故事人,只有靠你來當一個好的聽故事人以了解我的意思。

我想說說幾種劫後的影響。第一,當事人的改變,或者變得珍惜,或者終日誠惶誠恐。第二,結果散落在第三者身上。這個情況很普遍,如四川地震後竟令中國人變得團結,大學生在天安門廣場大叫「中國雄起!」,但效果卻不會維持很久。第三,結果仍然是散落在第三者身上,而這個人或者這些人,與當事人親密,影響可以很深遠。

六國論中就有一句「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如果後輩常想著這一句,家業或者真的可以穩守。但又如第二種情況,隔了幾代人之後,影響又變小了。

當一個人面對第一種情況的時候,內心有衝擊,達到臨界點之上時,變好、變壞,說不定的,也不是一時三刻可以定奪。我就在這個關頭之上徘徊了超過一年。

我表達得很隱悔了吧,明明在寫自己,卻又東拉西扯。我或者今生今世都說不出甚麼實質的內容,但你一定要明白我,我是九死一生的來到這裡。

26.11.10

回應

我說:如果有一日我離開了,我希望你會想起我。

回應:
(1)我會
(2)如果有一日我離開了,我也希望你會想起我。
(3)你不要離開我

三種回應,三個層次。



You were once my one companion
You were all that mattered
You were once a friend and father
Then my world was shattered

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
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near
Sometimes it seemed if I just dreamed
Somehow you would be here

Wishing I could here your voice again
Knowing that I never would
Dreaming of you helped me to do
All that you dreamed I could

Passing bells and sculpted angels, cold and monumental
Seem for you the wrong companion, you were warm and gentle

Too many years
Fighting back tears
Why can't the past just die!

Wishing you were here again
Knowing we must say goodbye

Try to forgive
Teach me to live
Give me the strength to try!

No more memories
No more silent tears
No more gazing across the wasted years

Help me say goodbye
Help me say goodbye!

22.11.10

最近壓力不少,情感有點氾濫,胸骨繼續陣痛,但我又在這裡了。

我得承認,寫這篇的目的是要你佩服我,因為即使在這個應該瘋狂的星期,我還是沒有放棄我的哲學書。

有幾年時間,我們斷斷續續地讀《論語》,但你知道嗎?當我今早讀到儒墨的分歧時還是有大開眼界的感覺。還有堯舜的禪讓,那是發生在公元前二十四世紀的事呀。四!千!五!百!年!前!呀!

我被發生在很久以前的事所吸引,是我有問題嗎?也不理了。總之讀起來就覺得很快樂,很想和你分享,就像你發現H&M又與不知什麼品牌crossover,推出足夠吸引一眾女士通宵排隊的產品,然後走來告訴我一樣。

我所尋求的哲學,是東方的,但足夠慰藉我這個滿有經驗,但還是很脆弱的心靈。




不過我會想起這幅圖,看周圍的人多傷心無奈,看蘇格拉底又是多麼的堅強不屈。然後今日又有緣讀到「幸福就是此時此地」,你知道嗎?這不是偶然發生在我身上的,沒有多年的努力,我不會看到我想看的東西。




16.11.10

語言之別

如果想了解十六世紀比利時和荷蘭商人經商的歷史,我也不用指望會在香港找到資料充裕的中文書。我可以讀英文書籍,但最好還是讀比利時文或者荷蘭文的書,因為當地的語言最能表達當地及當代的文化。

這個年代要翻譯一種語言實在太方便,隨便在google打幾個字,便可譯成幾十種語言。然而語言之間並非絶對的互通,就像我常舉的例子 ─ 「捨不得」。英文之中只有「miss」,只有掛念。在一個未離開的人面前,你會說「don't leave」和「i will miss you」,兩句說話加起上來,才有點接近「捨不得」的意思。這是否代表一個只有英語思維的人不會明白華文世界中的這份不捨之情?我實在懷疑。

詢問,英文為asking,德文為Fragen。
被問及的事,英文為that which is asked about,德文為Gefragte。
在提問中所要被尋獲的東西,英文為that which is to be found out by asking,德文為Ergragte。

三個「東西」,三種語言。

用中文讀起來已嫌不夠直接,用英文來表達就更覺笨拙。德文有獨特的構詞程序,簡明扼要,而且氣勢磅礡,只差在我看不懂。

15.11.10

幾個月前的書單,我在《戀人絮語》旁邊寫下「suspended」,沒想到今日讀起來竟又這般代入,彷彿每一篇都是我的經歷,難道我和維特真的很相像?

流亡。一旦決定捨棄戀愛狀態,戀人便會憂傷地感到遠離了自己的想像。

走上流亡這條路,我非耗盡所有力氣不可,於是我開始進入一個長期處於失眠的狀態。

提到難以言傳的愛,我也感到自己在這裡寫下的文字不是什麼都表達不了,就是過於誇飾。我不快樂、不寂寞、不豐盛、不傷痛、不舒暢、不關心。我否定很多狀態,但又無法找到一個恰當貼切的形容詞去表述我自己。否定很多,但可能性還是無限的,我就是這樣流亡著。

寫作始於明白文字不是為了對方而寫,而且將要寫的東西永遠不會使我的意中人因此而愛我,明白寫作不會給我任何回報,任何昇華,它僅僅在我不在的地方。

沒有我,我便可以開始寫作。然而我並不想寫作,我想表述我自己。同樣的困難,浮游於敍述和創作之間,我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是。

偏偏我又很在意,即便是這個沒有人讀的網誌,也在我想像中被一些眼睛注視著,於是難上加難。

14.11.10

老殘遊記

郝明義在《讀書好》中提到:「閱讀是一件很快樂、很有趣的事,你要付出的代價很低,但它為生命帶來的可能性卻是最高的。」而在同一頁有介紹劉鶚的《老殘遊記》。

很巧合吧。用一頁雜誌來為我的感情寫下一筆註腳。沒有《明湖居聽書》的話,我可會有今日?會有。但失色不少。

「……五臟六腑裡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

劉鶚寫王小玉的說書,同時也在寫我。

10.11.10

標題不明

難得有人耐心聽我說各家起源,由周天子為共主到秦始皇統一,由儒家開始到小說家,由儒到俠,由方士到隱士……然後我問你不覺得很悶嗎,你說和我一起便覺得有趣。

我一直想單挑《國史大綱》,但你知道我一定會邊讀邊說,為你提供很多資料。

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然後我會再說一遍。為你,千千萬萬遍。

5.11.10

我說

被感情連累的文字,我還寫得少嗎?對於「當愛情衰亡,寫作才剛開始」的想法,我不太認同,其實國仇家恨也很值得寫,但看張純如的下場就知道,寫作本身可以是一種異樣的冒險。

如果文字是出於我,我怕你太直接地了解我的想法,畢竟我的內心並非甚麼可愛之地。有時當我重讀自己的寫作,難免被它的醜陋和戾氣嚇怕。但連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都曾想過要對外開戰,我又為甚麼要假裝稀有動物呢?

你一定要保持耐心,好好聽我說一些故事。因為那些故事當中,有我很想說,但不知怎麼說的事。

例如當我說八九年坦克車入北京城的事,我真希望你明白我那天有多缺乏安全感。又例如我重重複複地說著一個殺了三十萬人但當甚麼事都沒發生過的民族,總有一天會再殺一次,我其實想告訴你我也有一把沒有放下來的刀。

如例如......當我又說起徐志摩的時候,你可知道我正在安撫我自己?

我自言自語。

3.11.10

時間

有過一個狂妄的想法,就是世界不再劃分時區,只是每國人民自由調適生活規律。例如在中國,十三時為中午,該進午飯,但在美國,十三時應該睡覺,二十四時才進午飯。

說出這種想法,所有人都似被反射作用驅使地埋怨這很麻煩,但我堅持這是習慣的問題。就正如我們習慣閱讀每行由左開始而在右結束的橫排書籍。假如文字的排列以蛇型為樣,第一行由左至右,第二行由右至左,這就可以減少跳行閱讀的漏洞,或許還會加快閱讀速度。

說回時間,最初有這個想法,是由於不能理解時間之初這個概念。地球一直自轉,時間便一直過去。我真的沒有足夠的腦細胞去理解當格林威治時間是零的時候,在東方有個時區竟然先行過了八小時,而在這時,地球可能停止轉動,或者人類終於想出方法將它砌割開來。我就是不能接受這個巨變會是在某年某月某日的中國時間23時17分、埃及時間17時17分,格陵蘭時間12時17分,而同時又是某年某月某(+1)日的釡山時間0時17分。

時間嘛,有哪個人敢去碰它?

但有個開心大發現就是原來一小時並非從來都是六十分鐘,如希臘、蘇美、羅馬及其他古文明,白晝劃分為十二小時,因此隨著季節不同,一個小時的長短也有不同,介乎於我們今天的四十五到七十五分鐘之間不等。

你叫我怎麼能不喜歡這個算法呢?我甚至會越來越愛日短夜長的冬季。

1.11.10

戰爭

糕點戰爭:墨西哥和法國的軍事衝突,導火線始於住在墨西哥城的一名法國糕點師傅,他聲稱有幾名墨西哥陸軍軍官砸壞他開的餐廳。

詹金斯的耳朵戰爭:這場英格蘭和西班牙之間的戰爭之所以爆發,是因為有個叫詹金斯的水手聲稱,西班牙海岸警衛隊割掉了他的耳朵,甚至還把割下的耳朵呈現給英國議會看。

豬玀戰爭:一八五九年發生於英美之間的戰爭,起因是美國華盛頓州聖胡安群島上有隻英國人養的豬劫掠成性,闖入美國人的馬鈴薯田裡。

啤酒戰爭:十五世紀期間在德國為了徵收啤酒稅而引起的。

古希臘人喜歡追求最佳境界,古羅馬人則對統治支配很感興趣。他們都好戰。

有位教六年級歷史科的老師對學生說:「你們都很年輕,將來生活中免不了會有很多跟戰爭有關的事情,人家會說這是為了取得和平才發起的戰爭。這時,我要你們回想六年級上過的歷史課,因為從古羅馬時期以來,人們就一直在講這種話。」

我不夠幸運,未有遇上這位老師。也不知道自己讀六年級的時間,有沒有老師說過應該終生記得的說話。

4.3.10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節錄)

p.134

寶善十八歲讀高中時,日本人已經快要打到廣州了,不顧父親的反對,毅然決然去報考中央陸軍官校。

讀到這裡,腦中忽然響時岳飛的《滿江紅》: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25.2.10

旅行的藝術(節錄)

P.119

旅行的一個危險是,我們還沒有積累和具備所需要的接納能力就迫不及待地去觀光,而造成時機錯誤。正如缺乏一條鏈子將珠子串成項鏈一様,我們所接納的新訊息會變得毫無價值,並且散亂無章。

11.2.10

盛世 - 節錄

文革和改開放初期,書店的書種很少,人們都知道真相被屏蔽了。現在,圖書琳琅滿目,讓人看不過來,其實真相依然是被屏蔽的,只不過人們以為可以設計自己的閱讀興趣,自由選擇,想讀什麼就讀什麼,反而忘了自己已經被設計了。

P.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