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1

學術造假

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去年以八十六歲高齡在英國劍橋大學完成哲學博士學位,惹得陶傑在其蘋果日報專欄內寫了幾日文章談論這件事。

知道一個已經滿有成就的老人家回歸校園,令我很感動。對上一次令我覺得求學不分年齡的是看見葉劉淑儀辭去保安局局長之職後到美國讀書,還有鐵蝴蝶任關佩英離開政府後去了英國讀書,噢!讀的還要是藝術史呢!

我就告訴自己,現在去不了讀書不要緊,老了很可以讀,至多到時記性差了,要多花一些時間而已。

看了無線電視的新聞透視,心裡涼了一截。



我認為學術造假是嚴重罪行,不單止侮辱了真正潛心鑽研學術的人,也對人類的學術發展造成阻礙。二十多位醫生連環抄襲的事件真的很駭人聽聞。

老實說,我也是做學術研究的。我知道有些學者會潤飾一下他們的報告內容,令到他們要說明的事變得更有理據。也知道有些研究根本不用做也能夠知道結論,例如三組分別為8歲、11歲和14歲的學生做同一份與創作有關的表演測試,11歲的學生成績會最好。這是由於11歲的學生表達能力比8歲的強,但14歲的學生會因為踏入青春期後的性格問題而影響成績。這是很多表演測試都得出的相同結果。

三組學生的測試成績叫做data,它們的平均成績、最高分數、最低分數、極差等等叫做information,而每一組別得出分數的背後原因叫做knowledge。其實在報告內偽造任何一項都已經很有問題了,片中的二十多位醫生竟然由data抄到knowledge,難怪中國的造假術真叫世人嘆為觀止。